此外,参加稻作直接给付的农友,第1期作每公顷可领13,500元奖励金、第2期作则可以领取1万元奖励金,如果又加入稻米产销契作集团产区,每期作每公顷另加1,500元奖励金。若不参加稻作直接给付,农友种稻仍可缴交公粮。
农粮署粮食产业组陈俊宏表示,“对地绿色环境给付计画”整合了“调整耕作制度活化农地计画”与“稻米保价收购与直接给付双轨制”,从1月2日开始开放农友申报,直至2月2日为止。农友若于1994至2003年这10年基期年中的任何一年当期作种稻或契约蔗作有案,或于1994至1996年种植保价收购杂粮或参加“稻米生产及稻田转作计画”转作休耕有案的农田,可申领转作、契作奖励或生产环境维护给付。
至于申领稻作直接给付者,土地须符合公粮稻谷缴售资格,且2013至2015年任一年度当期作申报种稻,包含曾参加小地主大专业农,或参加稻米产销契作集团产区经营主体契作收购有案,且确实种稻者,才具备申领资格。种植再生稻者则不得申领。
台湾杂粮自给率极低,根据2014年统计资料,台湾年进口杂粮约800万公吨,国产杂粮仅有50万公吨,占进口量6%,且多以初级产品销售为主。因此“对地绿色环境给付计画”推动的目的,是为促进杂粮自给率与活化农地,以提供优惠奖励金的方式鼓励农友转(契)作进口替代作物。
其中,种植硬质玉米、非基改大豆的补贴从旧制的“调整耕作制度活化农地计画”每公顷4万5千元提高到6万元。为鼓励承租农地耕作,符合小地主大专业农资格的大专业农,补助则可达到7万元。农粮署希望以此配合大粮仓计画,增加国产杂粮生产,强化产销供应链结,达到2020年杂粮面积10万公顷的目标,比目前增加3万公顷。
不过国内杂粮代耕体系仍未健全,合宜品种、栽培技术、农机及产制储销设备等都仍有提升推广的进步空间,农友响应新的转作、契作奖励制度意愿为何,仍有待观察。
实行了40几年的“稻谷保价收购制度”将于2018年全面转型。过去“稻谷保价收购制度”,常导致农民种稻多缴公粮为主,着重产量,不易提升稻米品质及产业竞争力,因此农粮署自2016年第2期作起,于特定地区试办“公粮保价收购”与“稻作直接给付”双轨制度。
有鉴于试办区超过6成农友愿意参加“稻作直接给付”。因此2018年开始,农粮署在全国全面推动双轨制度,鼓励农民重质不重量,生产高品质的稻米卖好价钱。
陈俊宏强调,“稻作直接给付”与“稻谷保价收购制度”两种措施,农民可自由择一参加。申报稻作直接给付的农友若担心自行销售有困难或市场价格不理想,仍可选择改缴公粮,不领直接给付金,权益不受影响。
历来社会对“休耕”一词多有负面观感,以为“休耕”等同“废耕”,失去原本“休养及调整耕作”的涵义,因此在今年的计画中以“生产环境维护”一词取代。参加的农友可选择种植田菁、太阳蔴、向日葵或大波斯菊等绿肥景观作物,或是不种植绿肥,仍须落实翻耕或蓄水等田间管理事务,不得使用除草剂处理。